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从十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了系统阐述。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管党治党、兴党强党时代答卷,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是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重要思想展现出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指引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
核心观点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未来理想社会蓝图,共产主义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每个人都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作为中国古人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天下大同是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的世界。尽管二者之间存在根本差别,但是,共产主义和大同社会都是对社会发展未来状况的设计和描绘,存在一些共同特征。 ●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华传统文化将“民”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尽管“民本”思想本质上是封建统治阶级和知识精英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为维持他们的利益和统治地位而发展出来的,但是他们对民众的重视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或一致性使得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能被中国人民所认可。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尽管中华传统文化的辩证思维带有感性、直观等色彩,但其与唯物辩证法呈现出高度一致性,这种契合关系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是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必要条件,也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深刻理解和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引。 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从“宅兹中国”的文化根基,到“何以中国”的文化自觉,“第二个结合”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的认识达到新高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是从过去、现在、未来以及中国与世界相贯通的大历史观,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我们也要以这样的大历史观来把握这一党在现阶段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第二,中国式
[按]4月24日的《科技日报》“理论”栏目刊载了北京市社科联常务委员、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曦辉教授及其他两位专家就经济学范式如何创新问题所进行的访谈文章,全文如下: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经济学范式如何创新 金碚 李曦辉蔡宏波主 持 人:本报记者 王学武 刘若涵对话嘉宾:金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曦辉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蔡宏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习近平经济思想是运用马克思
4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全市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总体经济回升向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4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1%,高于上年全年增速2.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7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28.1亿元,下降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705亿元,增长4.6%。 好转 生产需求双双回升 “今年一季度,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运行备受关注—— 开局首季,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市场预期加快好转,增长动能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稳健有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经济发展领航定向。 观察大国经济,既要认清当下运行之“形”,也要把握一年增长之“态”,更要重视长远发展之“势”。 针对各方关切的热点问题,新华社记者多方调研采访,从中国经济的“形势”“态势”“大势”全面观察中国经济。 看
课程思政的理念缘起于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历经7年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化,着力点日益清晰,在全国高校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许多优秀示范课和教学名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课程思政建设也进入了全面跃升的新阶段,我们要强化精准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直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新挑战,有针对性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