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主办

理论成果
培养好这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再次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要指示,并勉励青年研发人员勇攀科学技术高峰。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科技强国建设离不开一个个科技尖兵。立足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蓝图,全方位培养和使用好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构建战略科技力量、解决当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重要抓手。  《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近年来更趋年轻化,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冒尖”。复兴号高铁设计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8岁;北斗卫星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6岁;中国天眼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青年科技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作用显著提升,已经成为落实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先锋。  从科技大国阔步迈向科技强国,时代发展与青年个人命运紧密相关,国家现代化建设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一些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科技领域,我国还存在亟待突破的短板弱项,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破解这些问题,必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快培

2023.07.25
深化对“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的认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强调以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来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六个必须坚持”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在“六个必须坚持”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深化对“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的认识,深入理解其生成逻辑,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助于我们掌握运用科学方法,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凝练出的深刻认知独立自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自信自强是我们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

2023.07.25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和灵魂,并坚持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史。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一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首先要解决的是理论态度问题,即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在批判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作为人类思想史上“最壮丽的日出”,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发现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的

2023.07.25
推进网络暴力治理 以法治守护网络家园

网络暴力的治理离不开法治的引领与保障。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开发布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两份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充分彰显了国家依法治理网络暴力的决心。牵住网暴治理“牛鼻子”  两份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有望实现法治对网络暴力概念的“官方认证”。不同于传统的硬暴力、物理暴力,网络暴力是一种新型的暴力方式,较多地体现为软暴力和语言文字暴力,重在对精神施加强制。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全面普及,网络暴力引发全社会关注,将网络暴力上升为法定概念进行专门规制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此次两份文件征求意见就是对群众呼声的及时响应。《指导意见》拟将“网络暴力”直接写进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中,《规定》对网络暴力信息概念进行科学界定说明。网络暴力治理法治化将迈上法治化新台阶。  两份征求意见稿的内容,精准抓住网络暴力治理的关键点。网络暴力是典型的群体语言攻击行为,多数网民“按键伤人”是受从众心理的支配。实践中,针对群体性违法犯

2023.07.18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勉励江苏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立足数字时代,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越发成为一项紧迫课题。  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引擎与抓手,数字中国建设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带来更大提升空间。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下,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面向,探寻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  人机协同深度嵌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趋向精细化。人机协同在很多方面已深度介入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实现对治理议题的事前筛选挖掘、事中高效应对、事后经验总结。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相生相融、互为补充,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精准回应社会关切、满足群众需求。随着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体由外围参与转向全域介入。数字技术将更好

2023.07.18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思想解放就是观念的转换、认识的深化,就是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思想解放的高度阐释“第二个结合”的伟大意义,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机理的认识有了新飞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认识有了新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机理的认识有了新飞跃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但“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同各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教条主义的错

2023.07.18
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其中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新征程上的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专门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刻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科学全面回答了建设教育强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

2023.07.12
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党提出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具体体现,彰显了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人民情怀。只有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才能了解人民所需所求、所忧所盼,才能与人民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早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就设立了工农通讯员、突击队、轻骑队,目的就是方便人民群众对苏维埃的工作进行批评和监督。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第一次明确概括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成为我们党自觉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的有力支撑。在著名的“窑洞对”中,针对黄炎培提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民主新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从而使我们党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

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