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主办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发展研究——基于中英经验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9    作者:王浦劬    来源:
【字体:       】

王浦qu.jpg

本书采取理论与实证、问题与对策、国内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我国北京、广州、南京、成都、宁波、南阳六个城市和地区的典型案例,深入研究中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成就与问题,参考英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益经验,形成研究成果。上编基于中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经验,阐述中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改革意蕴和相关机理。从制度—结构—运行三个维度,着力解析中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在法律法规、财政制度、购买内容、购买方式、监督评估等方面的现状、特征与问题。此外,对于两个专门领域即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购买和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购买进行了研究。下编概括了英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经验,描述了英国政府购买老年人、残疾人与儿童服务的实际情况,并以布莱顿—霍夫市议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案例,揭示了英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运行过程,以为有益参考。

成果的创新之处:

1.揭示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角色分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共服务的出资、生产、供给、评估和监督都是由政府来实施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使供给公共服务的主体角色和职能分化,出资者、生产供给者、享用者和评估监督者分化形成四元主体,各司其职。基于此,该成果创新性地提出四元主体分析框架,通过四元主体及其互动关系,显示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结构及运行过程。

2.揭示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构成。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把计划经济下的行政权力供给公共服务的机制,转变为政府、市场与社会机制的结合,从而实现了不同机制的混合构成与优势互补,促进公共服务机制的重构和再造。

3.揭示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内在机理。通过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导入,把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与社会的行政管理性联系,转变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公民、第三方机构间的有机联系;政府把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对于“人”的购买转变为对于“事”的购买;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使得公共资源的行政权力配置转变为市场机制配置;通过政府购买的竞争机制使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垄断性供给转变为市场机制作用下的竞争性供给。

4.总结了国内外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动力、方式和经验。成果分别归纳了中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背景和行为动机,归纳了两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环节,以及两国社会力量在购买服务中的相关角色与重要作用。

成果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有助于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关系的优化。通过在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中导入购买机制,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行政权力管制关系,改变和重构为契约性关系,由此重构和优化国家与社会的权利义务法定联系,建立良性互动的共治关系。

2.有助于促进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中导入市场机制,有助于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益。

3.有助于促进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社会组织的建设。促进政府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切实转变社会职能,实现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本质要求,达成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规范目标。

4.有助于促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购买公共服务的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并节省成本,降低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寻租和创租机会,从而有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

5.有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正义。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使得公民在获得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权利、机会和规则平等。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